大散文|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 崔洪国
“总有一些感动,让你泪流满面,把一路所见写成诗篇。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们更多需要做的,是把我们曾经有过的青春和过往,把共同守望中的守望,共同信仰中的信仰,通过他(她)们的述说,把能够传承和赓续的,一脉相承地传承和赓续下去。
(资料图)
——题记
(一)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
7月14日,省海洋局联合办公楼上的几家单位一起举办了一次以“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四家单位的12名选手参赛。比赛选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我很荣幸被邀请为评委,与其他的11名评委一起从比赛选手的语言表达、演讲内容、演讲形式、综合形象等方面对各位选手的表现进行了打分。各位参赛选手赛前进行了精心准备,演讲的主题也都紧扣青春、奋斗、信仰、价值、奉献、担当等内容,结合各自在岗位的工作,融合视频、声像都手段,声情并茂地与台下的观众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奋斗故事。
虽然演讲也偶尔出现了台上紧张、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等小瑕疵,但每一个选手都尽力用自己特有的表达和叙事来打开自己的心扉,娓娓动听地展示着自己。每个人的故事都感人至深,每个选手的身上都洋溢着青春、奋斗、向上的激情和力量。坐在台下,沉浸在选手情感饱满的叙说中的我,在那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与他们深情的演说互动着,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已经渐行渐远的年轻、青春的形象。
“愿你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在那些选手流淌的语言和深情的感染中,这两句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等到比赛和颁奖结束,我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散去。我随手百度了这两句诗的源头,就是东坡的那首《定风波》,“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虽说源于此,但彼此情景迥异,词意表达自不必断章取义,更多人感悟的是不管在人事间经过多少世事沧桑,再见时仍能保留少年人所有的赤子之心。对每个曾经年少,已经不再年少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愿景,倘若有这样的愿景,想必心态一定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还想到了那首《愿你归来仍是少年》的歌,“十八岁那年,你离开了家,外面的世界,天大地也大。年少的心难免想去冒冒险,每当孤单夜晚,你有繁星作伴。世间人情冷暖,你早已看淡。愿你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不为改变世界,别让世界改变。总有一些感动,让你泪流满面。把一路所见写成诗篇,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听那些选手演讲的时候,晚上回到家,在夏日的深夜静静望着窗外深远的天,我一直想着这样的话题和叙事——归来仍是少年。坐在这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开了音乐,让这首歌和轻快中略带青春伤感的旋律和节奏带着,漫行回自己曾经的青春和年少中。
那些青春年少的影子和故事在高中、大学的时候都有过,只是时光流逝,记忆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每次与高中和大学的同学在群里互动,那些影子和故事就会从尘封的岁月里窜出来,如影随形地相伴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偶尔翻看相册中那些发黄和褪色的照片,看着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留下的那些合影,思绪依然会如脱离羁绊的野马,在内心深处一路狂奔。有时感觉有如漫天的云朵,你想触手去摘了,倏忽离你而去,漫卷到云天之外。
(二)曾经的青春不散场
曾经年少的时候,望着此时已过天命之年的风景是星辰大海;如今真得过了天命之年,回首自己那些已经走远的青春少年,仿佛又是星辰大海了。好在有身边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演说的青春不散场,人生须自为,仍能唤起自己内心深处对于青春奋斗的憧憬,也着实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了。
记得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去了鲁北平原那个偏远的县城—沾化,开启了自己崭新的公安民警生涯。当年的沾化县还是全国贫困县,县城很小,也很旧,从车站走到单位有两个路口20分钟的样子就到了。我清楚记得报到的那天,在沾化汽车站,我问车站人员到沾化公安局打车需要多远,车站人员很热情地为我指着车站的北边,告诉我:“不用打车,走过两个路口,往西一拐往北就到了。”我就拖着行李,果真一会时间就走到了单位。那时沾化公安局还没有办公楼,就是几排平房。中间一排有一条南北隔道,东边是几位局领导的办公室和秘书科、政工科,西边就是治安科和户籍、经侦大队,前面几排是武警中队,看守所和刑警队。
报到之前,局里已经接到了市局的通知,我被分到了秘书科。局领导看我是中文系毕业的,想发挥一下我的特长,所以分到秘书科对我而言也是正好专业对口。这些经历,我都写到了自己的散文《沾化十五年》中, 那些叙述都是我与当年那些亲爱的同事最淳朴、最友善的交往和互动。那是自己走向社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起点,从那里,我逐渐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广阔舞台。就如同演讲比赛中那些年轻人说的故事一样,他们如今的经历,都有着我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影子,虽然岗位和职业不同,但人生的经历总有一些是似曾相识的。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人生的起步与谁在一起真得非常重要。常有人说自己悟性好,跟着学、跟着看,很快就能找到角色定位,很快就能入位了。人生真实的经历其实远不是这些,也远不是这样。而是更多需要融入到团队,带着深情去感受、体验和欣赏从事的职业带给你的哪怕是一点成功的确幸。作为年轻人,新到一个单位,自然是要尽快熟悉自己的人文和周边环境。当时的沾化公安局还没有暖气,每个办公室冬天还是点炉子,后来单位上了锅炉,办公室和后面的家属小院通了暖气,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那时的我单身一人,每天早上我就最早到办公室,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到了冬天,每天早上先点上炉子,烧上水,等到办公室几位同事上班,办公室的卫生已经打扫好,水也烧好了,我的勤快很快赢得了周围同事的好感,自己也很快找到了归属感。当时与我一起选调到滨州的两位大学生,一个分到了阳信,一个分到了惠民,感觉条件艰苦,很快就辞职离开了。我自己坚持了下来,那份坚持成了自己的一份宝贵经历和人生财富。
(三)精彩的人生需要经历
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就说写材料。现在都是人手一两台电脑,出差都有笔记本。那时全局就一两台电脑,写材料都是手写。公安局的会议不是很多,但材料也不少,宣传性的材料多,而且每年严打、治安整治、半年全年总结等重要节点都要准备一些发言和讲话材料。我最初是跟着科里的李俊峥科长写材料,他写材料有个习惯,就是白天构思,晚上在办公室里写,构思好了,一晚上就在稿纸上工工整整写好了。五六千字的讲话材料也是用笔一一笔一划的在稿纸上写下来,送到打字室,让打字室的工作人员再打印出来。那个过程想来也是很辛苦,很不易。因为在学校写过不少东西,所以跟着俊峥科长写材料很快我也出道了,而且也养成了和他一样在稿纸上写的习惯。我的硬笔字写的不太好,有一次,局里的殷洪祥局长看了我写在稿纸上的材料,说:“材料写得不错,就是字写得不像一个大学毕业生写的字。”这事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发奋学过硬笔书法,但是写字这事很大程度看个人的悟性和天性。虽然有了不少进步,但也没有多么出类拔萃,到现在自己对自己写的字也是感觉不满意。
写材料让自己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缘,我在沾化公安局就发自内心喜欢上了文字材料,一直到现在也是自己主责主业的一部分。写材料确实不是写文学,是一个谋划工作的过程,所以一份材料下来,如果动心动脑,你会感觉累,但是累并快乐着。后来通过工作的历练,材料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通过写材料我还承担了局里的宣传任务,在刑警队工作那几年,办案的同时,我把一些警示性案例写成稿件,发表在《滨州广播电视报》和《滨州公安报》,每次看到自己辛苦写的稿件变成印刷的铅字,内心都充满了无比的激动和满足。工作面拓宽后,我把一些所思所见所悟用文学的语言记录下来,在当时的《滨州广播电视报》主编高维生老师鼓励指导下,发表在《滨州日报》和《滨州广播电视报》上,这份副业也让自己钟爱上了散文,走上了文学之路。虽然写材料和写文学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写材料需要中规中矩,写散文可以天马行空,但毕竟都遵循着形散神不散的规律,想想也是殊途同归。
精彩的人生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淬炼,所有的淬炼在驻足回望的时候都已经化茧成蝶,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可独特的辨识。这也是很多人过了天命之年后恋旧和怀念青春年少的情结,这样的情结我其实也有。但是如果没有虚度,就会无怨无悔。1999年我到了沾化县公安局刑警队,有了两年刑警办案的经历。确实如很多公安的同事说的,从事公安工作,如果没有刑警经历,就缺乏公安职业的归属和认同感。那两年,我和队上几名同志经常风餐露宿,为了查实一个案件的现场,在沾化、东营、利津、河北黄骅等地去了来了,来了去了。每次来去匆匆,从那些栉风沐雨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民警,特别是作为一名刑警从事的侦查破案,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践意义和那种神圣性。这句话,在很多的官话场合说的很多,但是当刑警,抱着“踏破铁鞋”的执着走遍四方的时候,那种贴近了去践行的感觉会更加真实,更具质感。
(四)把一路所见写成诗篇
后来,我把自己在公安局从事刑警的那种雷厉风行带到了乡镇工作中。2006年,我离开了自己钟爱的公安队伍,去了沾化冯家镇,开始了自己在乡镇摸滚打爬的日子,一干就是四年。乡镇工作与公安工作有很大不同,公安工作有很大的专业性要求,而乡镇工作综合性强。俗话说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部署的所有工作都要从乡镇这根针穿过去。乡镇工作包罗万象,那个时候乡村的计划生育、提留统筹、林水会战还都是乡镇重头,每年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很多工作都与这些事情有交集。
如今,这些事都成了乡镇的过往和历史。但从那个时候乡镇经历过的,一定不会忘记那些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行走在村庄、田野,与村里书记、主任和庄户院、庄户人家打交道的日子。那些经历培养的是一种贴近泥土,走进庄稼田园,融入乡村烟火气息的情怀与百姓沟通交流的能力。如今,我散文中很多的素材都来源于那时的泥土和乡村,来源于那一张张憨厚朴实的笑脸。2017年到2019年到海阳徐家店任职的时候,对于乡镇工作,经过了那么多年沉淀,已经是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了。
每个人人生的经历都自己来说是一种精彩,是一种过往。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缕清风隐入茫茫人海和烟尘。但个人的经历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吟唱和行走,而是无数有缘亦或擦肩而过的遇见构成了我们人生五彩拼图的落笔、起伏、素材等的丰富元素。所以,人生的过往才难忘、才回忆、才精彩、才记住。在沾化公安局的时候,我每周都要到老乡放鸣哥和放鸣嫂子家里吃水饺,现在我在家包水饺的手艺就是他们手把手教出来的。和我一起住过的福泉带我第一次品尝了沾化名吃—桑记流钟锅子饼,从此这个鲁北小城舌尖上的美味带我走遍了天南地北,如今走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沾化的名吃—锅子饼。还有我当年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李玲、立鹏和经华,如今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每每电话和微信互动,我们依然深情地想起我们在一起的那些青春年少的丝缕和点滴,这才是人生中最富温情的华美诗章。
那天下午,坐在评委席上,我认真地聆听了每一位选手的演讲,他(们)有的来自基层一线的船舶检验、执法巡航、休渔管理,有的一入职就从最简单的修电脑开始,致广大而尽精微,有的默默无闻地从事着保护海洋、遥感监测、海水淡化等经略蓝色国土的神圣事业。虽平凡,但在平凡中彰显着崇高。虽细琐,但细碎中铸就着精微。每位选手虽然才华和禀赋有差异,在演讲台上展示各有千秋,但他(她)们能够自信的登上展示靓丽青春和奋斗精彩的舞台,本身就是一种榜样和示范。他(们)在演讲中展示出的信仰、担当、责任和敬业,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多姿多彩的音乐背景烘托和激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是用分数无法衡量的正能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些感动,让你泪流满面,把一路所见写成诗篇。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舞台上的他(她)们正青春年少,正是人生最美的年华。从每个人身上,我都能找到一些自己曾经少年、年少的影子。我能回忆和想念,但那些经历和过往回不去,也无法再复制和重现了。我们更多需要做的,是把我们曾经有过的青春和过往,把共同守望中的守望,共同信仰中的信仰,通过他(她)们的述说,把能够传承和赓续的,一脉相承地传承和赓续下去,比如“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寥廓”,“纸上功夫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致广大而尽精微”等等。
如此——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