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疑难重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成为妇科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西医称之为“异常子宫出血”,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其发病率为10%~12%。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3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达25%,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资料图片)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为生殖轴功能异常及子宫内膜发生病变。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以止血、促排卵及手术为主,其见效虽快却容易复发。
西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激素类药物,其目的主要为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但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源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调节失常,冲任受损,胞宫藏泄失度,经血非时而下,其病因主要责之于“虚”“热”“瘀”三方面,其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指导原则。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崩漏的效果明显,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崩漏的临床诊治提供了诸多帮助。
现从中医药活血化瘀法出发,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崩漏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更加有效地治疗崩漏患者提供参考。
崩漏,西医称为“异常子宫出血”,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崩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症状,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就诊率占绝经前女性的70%。
目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及手术治疗,而激素是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唯一治疗方法。
但是单纯通过激素类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容易发生乳腺增生、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短时间内达到止血效果,调节其激素水平的治疗目的,其中中药发挥着重要的整体调节作用。
崩漏的病因多端,病机错综复杂,但主要可概括为热、虚、瘀3个方面。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崩漏的中医证型中实症以血瘀证最为常见,因此其治法以化瘀止血法为主,现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有关崩漏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崩,下血也”;“漏”则始见于《金匮要略》:“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以及“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提出崩与漏可以相互转化。
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但其根本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诸病源候论》:“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提出了瘀血导致崩漏。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瘀结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则进一步说明了瘀血内结,占据胞宫是崩漏的主要因素。
瘀血既可以是发病的原因,也可以是病理产物。
清代医家唐宗海《血证论》提出了“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
现代一些医家认为崩漏之本在于虚,但瘀血却是发病的关键。
因此多以化瘀为其治疗方法,但同时宜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出血期应以止血为要,血止后复旧固本。
二、中药内治法中药复方治疗通过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中药复方,其治疗效果显著。
陈莹教授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上以化瘀固冲为基本原则,总结自拟固冲方治疗崩漏,发现化瘀止血法治疗崩漏效果明显,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董克勤教授认为瘀血贯穿于崩漏的整个病程,因此多以化瘀清宫法治疗崩漏,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谢萍教授用逐瘀止血汤治疗60例血瘀型崩漏患者后发现其止血疗效较好,平均止血时间均值为5.97d,同时还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及子宫内膜厚度。
侯敏将62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一般常规治疗,西药对照组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激素治疗。
中药治疗组予清热祛瘀汤口服,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可以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复发率及改善体内激素水平。
陈建红等予清热化瘀塞流方治疗138例湿热夹瘀症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75%,清热化瘀塞流方能够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减短阴道出血时间。
在以化瘀止血法为基础,通过随证加减药物治疗血瘀型崩漏的研究中,发现“化瘀止血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李飞范在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崩漏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但在改善血红蛋白方面效果欠佳。
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赵清莎在研究中发现,对于崩漏出血期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张季青等采用安冲汤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65例的研究显示观察组能够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其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方案优越。
茹珺研究发现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崩漏在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同时还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温钱杏等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达英-35治疗青春期崩漏,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方不仅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调控性激素的分泌,还能通过增强凝血功能而发挥止血效果。
曹书密在使用化瘀止血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炔诺酮片治疗崩漏,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高达93.33%。
赵铸理将80例血瘀肾虚证崩漏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雌孕激素替代疗法。
治疗组则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母宫血方,血止后改服培神丸,服药3个周期后发现治疗组在力控制出血时间、恢复月经周期及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外治法针灸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在中医药领域治疗疾病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能够刺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激素水平,使卵泡发育成熟,刺激排卵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崩漏选取腧穴主要为关元穴、三阴交穴、隐白穴,所属经脉为任脉及足太阴经。
有研究表明刺络放血疗法能通过直接刺激体表络脉的因瘀血形成的异常反应点,使血瘀排出,经脉气血流畅,从而恢复脏腑功能。临床上与针灸配合治疗能协同增效。
因此,张丽丹等在“塞流”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采用针刺三阴交穴、合谷穴、太冲穴的基础上再加以腰骶部的刺络拔罐放血,研究表明刺络放血疗法对于血瘀型的崩漏患者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小腹疼痛、血块等中医症状。
汤茜在63例气滞血瘀型的崩漏患者中同样采取了同样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短时间内两组的止血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现代研究发现艾叶煎剂能够兴奋子宫,引起强直性收缩,且持续时间较长;而艾灸子宫穴对于促进子宫收缩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出血。
肖静等按照子午流注理论予艾炷直接灸隐白穴治疗23例脾肾两虚夹瘀型崩漏,研究发现治疗24h内其止血效果显著,有效率为86.96%。
外治联合中药复方内服治疗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朱娇芳随机将50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中药“四草汤”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针刺疗法,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现代研究发现,按压内分泌、子宫、卵巢等耳穴能够调节内分泌功能,起到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的作用。
齐群艳将60例血瘀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止血方配合耳穴埋籽,对照组则予炔诺酮片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
研究发现虽然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目前国内外对于崩漏的治疗多采取口服激素类药物,但在临床中发现单纯口服容易复发,不良反应大,易受年龄限制,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临床上,中医注重辨证论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与西医相比,中医能够标本兼顾,在止血的同时也能调理自身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复发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上一篇:蔡夏杰(关于蔡夏杰简述)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